2025.8.19 星期二 天气 晴今天,我们继续学习《中庸》第七章。《中庸》第七章是孔子批评那些自认为聪明,实则违背中庸之道的人,核心是说:很多人觉得自己懂道理,却在实际做事时跑偏,最终栽了跟头,这其实是不懂真正的智慧。子曰:人皆曰予知,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,而莫之知辟也。孔子说:人人都说自己聪明,可真被人赶到罗网、陷阱里,却不知道躲开。举个例子,就像有人觉得自己“懂投资”,听人说“某股票能翻倍”,明明身边人提醒“这事儿不靠谱”,他却觉得别人不懂,就他看清了机会,结果一头扎进去,最后亏得血本无归,这就是自认为聪明,却没躲开“陷阱”,违背了“谨慎判断、不贪暴利”的中庸之道。人皆曰予知,则乎中庸,而不能期月守也。意思是说,人人都说自己聪明,可就算选择了中庸之道,却连一个月都坚持不了。举个例子,比如有人立志“要温和待人,不发脾气”(这是中庸的做法),头几天还能忍住,可一旦遇到同事抢功劳,立马就忍不住吵了起来,把“温和”抛到脑后,这就是嘴上说懂道理,却守不住中庸,说到底还是没真正明白“克制情绪”的智慧。总结一下第七章的意思:很多人总觉得自己聪明,却在实际生活中要么掉进偏激的陷阱(比如贪多、好胜),要么坚持不了中庸的做法(比如一时温和、一时暴燥)。这其实是“假聪明”,真正的智慧是能认清什么是正道,还能踏踏实实地守住它,不被一时的冲动或侥幸带偏。就像咱们常说的“道理都懂,却过不好以生”,问题就出在没有把“中庸”的道理真正刻在心里,更没做到“知行合一”啊。接下来继续学习《中庸》第八章。《中庸》第八章是孔子称赞颜回能坚守中庸之道,核心是说:颜回虽然不是那种锋芒毕露的人,但他能深刻理解并长久践行中庸,这才是真正难得的智慧。子曰:回之为人也,择乎中庸,得一善,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。(服:放置;膺:胸口;拳拳:恳切)孔子说:颜回这人行事,选择了中庸之道,一旦领悟了一个好的道理(符合中庸的做法),就会牢牢记在心里,紧紧守住,绝不丢掉。举个例子,比如有人像颜回一样,领悟了“说话留余地”的中庸之道,之道“别把话说死,给别人和自己留台阶”是好事。遇到朋友做事不妥,他不会直接说“你这方法太蠢”,(说的过了),也不会明明看出问题却不说(这就不及了),而是说你这思路有道理,不过或许试试别的方法,效果可能更好?更重要的是,他不是只做一次两次,而是不管对家人、同事还是陌生人,都能坚持这样说话,就算对方态度不好,也不轻易改成刻薄的语气,这就是“得一善,拳拳服膺而弗失之”总结一下第八章的意思:颜回的可贵,不在于他多会说大道理,而在于他一旦认准了中庸的正道(比如待人温和、做事有分寸),就会踏踏实实地坚持下去,不轻易改变。这就像咱们生活中,有人知道“早起由益”,不是只坚持三天就放弃,而是每天都做到,这种“守住正道不松懈”的定力,才是真正的了不起,也是中庸智慧的体现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可靠配资开户最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