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一款香烟,“香格里拉”烟气很香,烟味也有些重,是标准的“男人烟”。
在这款烟问世之前,昆明卷烟厂就认定这将是一款必然会卖爆的香烟,因为它包装精美、口感独特,也非常具有云南的本土特色,也算是集大成之作;谁都不曾想,它竟然很快便“香消玉殒”了。
一次大胆的决定
真正的香格里拉,历史都要追溯到乾隆年间了。
乾隆21年,中甸厅在当地应运而生,也蕴含着朝廷开发边远地区的意味,这种历史沿革一直持续到1950年,中甸县迎来了解放军,此地开始纳入丽江的管理范围。
英国小说家詹姆斯·希尔顿曾写下了一部《消失的地平线》,这部书非常出名,内容中描绘了一个神秘的国度。
这个国度是完全虚构的,类似于陶渊明的《桃花源记》;他把这个国度描述的太美好了,让无数读者浮想翩翩。
展开剩余91%对于自然环境,他写道:这里四周都被群山环抱,在喜马拉雅山脉的西方,一座藏传佛教的僧院正在守护这片神秘国度。
位置锁定了,想要打开知名度,还得依靠旅游业。
从21世纪之初,包括云南、西藏和四川三省开始联合加强旅游合作,共同致力于“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”的发展,很快就吸引了全国旅行者的密切注意。
这里的自然风光实在是太独特了,还号称“动植物王国”,稍作规划,便诞生了24个著名旅游景点。
精明的商人们都有着敏锐的嗅觉,“香格里拉”这四个字听起来就非常有意境,更何况香格里拉已经渐渐成为中国最热的旅游线路,那么围绕着“香格里拉”的商业运作就会变得更为激烈。
彼时,昆明卷烟厂早已完成了生产的变革,效率更高、质量更强、运作更加成熟。
“云烟”系列也已经被评为全国卷烟三大驰名商标之一,即将拉开国际烟草竞争的序幕。
当时厂领导们的决策也没有错,就是要趁着这股东风,发展出更多知名品牌,来适应不同吸烟口味的消费者。
一次会议研讨后,领导班子得出了一致结论:想要与那些数百年历史的大品牌竞争,目前来看差距还很大,必须要有个强有力的品牌来支撑。
“香格里拉”的概念第一次提出,后经过多方论证和精心策划,开发“香格里拉”这个品牌成为企业内部的最高战略机密。
当年作为香格里拉的景区在国际知名度很高,全世界都有旅行者来中国西部寻找“世外桃源”,这就是机遇。
时任厂长名为李万兴,他在拍板后马上要求相关人员去工商局注册商标,没曾想这个商标早在1997年就被注册了。
2000年11月,昆明卷烟厂的领导抵达北京,向国家烟草专卖局汇报工作。
专卖局领导听闻这个想法后也表达了肯定:“从口味、风格到包装都要与众不同,你们云南的香格里拉名气很大,也有知名度。”
至于商标的事情,国家烟草专卖局同样很重视,他们亲自出面协调有关部门看如何为昆明卷烟厂拿回商标。
经过一番拉扯,对方厂家最终还是同意以百万元转让费将商标交出。
副厂长武怡想到那段经历都感到惊心动魄,他说:“对方张口就要500万,我们还价是50万,我在陕西谈判的时候,厂长就在厂部通过电脑了解情况。”
谈判一直没有结果,武怡还是不愿放弃,几经苦口婆心的劝说,对方才同意了120万的价格。
这笔钱也算是在昆明卷烟厂承受范围内的事情,因为这个商标对他们来说太重要了,他说:“我其实都不知道我们放弃的底线究竟在哪里,也不能明说要把商标拿去做什么事情。”
商标拿到了,紧接着就是设计包装。
昆明卷烟厂的所有设计人员当时人手一本《消失的地平线》,还去了多地实地考察。
作为文化存在的香格里拉本就是个很虚的概念,每个人读这本书都有不同感想,因为“香格里拉”实在太美好了,如果将它确定下来,就势必会破坏它的缥缈感和神秘感。
为了做好烟标,烟厂开始向全国范围内征稿,第一批就收到了67个烟标设计图,可全是关于自然景观、藏传佛教文化类型的。
这种征稿活动一共进行了3次,有些设计公司为了中标都下了重注,当年最为先进的防伪、印刷技术也全用上了,可大家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:都成了希尔顿的追随者。
光是确定商标就拖到了2001年底,设计样稿有284个,最终选出了80个送去全国卷烟订货会,厂领导也想听听销售商的意见。
最终,烟厂又从80个设计稿中选择了3个,同时吸收了“云烟”上的如意,算是留下了一些品牌印记。
为了融合“净土”、“绿色”的概念,“香格里拉”还特意在外包装上采用了人民币后线防伪技术。
至于烟草本身,早在“香格里拉”概念出现时就开始生产了,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。
2002年1月,两款“香格里拉”出现在昆明、丽江和香格里拉三地,分别是包装为紫色的“心中的日月”、宝蓝色的“卡瓦博格”。
哪怕是回头来看,这个机会错过就不在了。
香格里拉县正在建立,玉溪卷烟厂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,提供了良好的切入点和更为广阔的空间。
“香格里拉”一经上市,立即吸引了广大烟民的注意。
终成一场梦
在众多香烟品牌相互竞争的年代,“香格里拉”刚出道就占据了大量市场。
首先烟盒就非常好看,再搭配上文艺的烟名,使得消费者初次见到这款香烟时都忍不住要尝试一番。
细品之后,发现这款香烟的烟气很香,还有点冲,是标准的“云烟”口感,大受欢迎也就不奇怪了。
积累了一批忠实的消费者后,“香格里拉”又开始推陈出新之路,一共发展出4款香烟。
“香格里拉·蓝卡”的价格是8元一包,是整个“香格里拉”系列里问世最早的一款香烟,它的价格更加便宜。
这款香烟是很多烟民第一次接触“香格里拉”时绕不开的选择,价格就摆在这里,而一反常态蓝色的包装看起来又非常对得起这个价格。
“香格里拉·紫月”的价格是30元一包,味道非常醇厚,看配料表也能发现,焦油含量是15mg,包装总体上采取了金色和紫红色这两种配色,长度约为84毫米,算是“香格里拉”系列的进阶版。
还有一款30元的“香格里拉”是“香格里拉短支”,这款香烟的焦油含量仅为8mg,也是最为吸睛的一款“香格里拉”,正是因为其包装精美,很多烟民就会买回来尝试,但给出的反馈总体一般。
可从市场的反馈来看,“香格里拉中支”的购买量远远不如“香格里拉短支”。
在香烟的长短、粗细总体大同小异的情况下,既然选择了这个独特的品牌,选择“香格里拉短支”就更为时髦。
其实,从价格来看就能看出“香格里拉”系列后来走向衰败的原因。
一款独立的香烟品牌想要成功,大多绕不开高档“面子烟”的支撑,40元的“香格里拉中支”走得就是这条路。
消费者不买账,这条路自然是走不通了,只能看其余几款香烟的表现。
原本“香格里拉”定义是全范围价格段的香烟,这样一来可以先打开知名度再慢慢升级。
可这同样容易遇到问题:40元的香烟卖的不好、8元的香烟卖得太好,就容易把产品变成“低档烟”,将来连口碑都逆转不回去。
历史也一再证明了,一款新出的香烟很容易积累到一批消费者,但选择稳定的烟民数量是否足够,还是要以时间决定,因为不少烟民都是来“尝鲜”的,一旦没有继续选择下去,还是要回归以前经常品吸的香烟品牌。
在烟草行业,品牌之间的整合就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,玉溪卷烟厂作为全国排行前列的企业,自然懂得这个道理。
可“香格里拉”偏偏还遇上了一件奇怪的事情:经销混乱。
通常来说,一款香烟在不同超市都是一个价格,就算有波动,波动的范围也不会太大,烟民们是非常重视价格的,要是一款香烟波动幅度超过5元,就会让大家感到严重不适。
“香格里拉”比较奇怪,它波动的价格可不是几元,有些地方甚至波动到十几元。
在香烟论坛就能看到,有些地方只用20出头的价格就能买到价值30元的“香格里拉”系列,还有些地方把40元的香烟卖到50多元。
这就说明有些贪心的烟商抓住了“品牌不出名”的漏洞,很多消费者是第一次购买这款香烟,对价格并不十分清楚,就被“背刺”了。
若他们去了另外一家商店,发现这款香烟的价格实际上要低很多,心中就会非常不悦,从而对该品牌的印象大打折扣。
香烟网站上,烟民们之间的讨论也比较激烈,有人说“香格里拉”是一款绝无仅有的好烟,但大多数烟民的反馈都是买来“图个新鲜”,后续还是会继续购买其他习惯的香烟。
香烟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质量上来的,包装可以吸睛,但无法作为决定性因素。
时代在继续向前走去,“香格里拉”的消失其实是无声无息的,或许是在突然的一天,烟民发现:市场上没有这款香烟了。
对此,玉溪卷烟厂给出的说明并不算多,广大烟民心中也清楚。
市场反馈不够,烟厂就没有必要继续升级“香格里拉”了,“云烟”系列之下有那么多拿得出手的香烟,随便一款都足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。
品牌整合对行业竞争力提高的意义很大,对于那些还算忠诚于“香格里拉”的老烟民来说,确实值得惋惜。
热爱它的口感、热爱它的包装,这些都是重要因素,但小范围的热爱依然无法阻挡一种趋势。
2013年之后,只有云南的部分地区商店里还能见到这款烟,当地的老板也会说:“这烟是卖一包少一包了。”
参考资料
“香格里拉”失去了什么 《蚂蚁的天堂》
“香格里拉”香烟的商标设计 《市场营销案例》
发布于:云南省可靠配资开户最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